按照馬斯洛提出的“需求層次理論”,具有“高學(xué)歷、高職位、高收入”特征的高級人才會比較關(guān)注社交、尊重以及自我實現(xiàn)這樣的高層次需求,而最高層次的“自我實現(xiàn)需求”則意味著“沒有天花板的舞臺”。
如果說獵頭“獵”人難,難就難在這些人才的需求上:他們正處于事業(yè)的上升或顛峰階段,無論是薪酬待遇還是社會地位,無論是公司前景還是個人發(fā)展空間,對這些人來說,似乎都無可挑剔。他們對獵頭總是不屑一顧,認為獵頭只不過是借他們的身價去賺得那么點傭金,并對此嘲笑不已。他們對獵頭的“利誘”總是雷打不動。獵頭對他們似乎是毫無辦法,無計可施。但是,事實上并總不是這樣。
不過,對于這樣的人才在獵頭界有“獵人先獵心”的說法,獵頭高手更像是心理學(xué)家或思想工作者。獵頭行動能否成功,主要取決于能否真正把握住“獵物”的心理。
一般情況下,“獵物”在本職工作中干得不錯,然而,多多少少自己總會有一些不滿意之處。挖人不懂挖心,如同踏破鐵鞋無門。獵頭必須善于洞察高級人才的心理和需求,駕馭不同人的不同心理變化,才可能得手。美國一家獵頭公司的簡介封面上就赫然寫著“心法”二字?!靶姆ā奔词抢谩靶睦響?zhàn)術(shù)”實施兵不血刃的獵才計劃。
獵頭們會從“事業(yè)第一”還是“金錢第一”等討論入手,慢慢激發(fā)“獵物”的挑戰(zhàn)欲,從人才的真正需求入手,用心分析什么才是對方所需要的,是能夠打動對方的。獵頭有時需要一些小心機讓高端人才“就范”。